【当前独家】市政协委员曾韵冰:建立企业注销信息共享和联动预警机制
【资料图】
“随着惠州‘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企业注册、变更、注销登记日益便捷的同时,也给了其恶意‘注销换壳’、逃避行政处罚责任可乘之机,不仅破坏了商事主体退出市场机制,损害了行政执法公信力,亦造成国家非税收入流失,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惠州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市政协律师行业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曾韵冰联名曾建勇、林志晖、陈晓丽、丁雪瑜等4名律师委员建议,建立惠州市企业注销信息联动预警机制,破解企业恶意注销难题。
市政协委员、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市政协律师行业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曾韵冰
曾韵冰等委员调研发现,目前企业通过注销登记逃避行政处罚主要集中在环保、安全生产等罚款数额较高的领域。由于现行企业注销登记制仅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许多公司隐瞒涉嫌行政违法或被行政处罚的事实,通过提供虚假承诺、提供公司无债务的虚假清算报告等恶意申请注销登记的方式逃避行政处罚、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因被执行人失去主体地位,行政机关面临强制执行申请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的风险。
“惠州市目前对于企业恶意注销导致大量行政罚款无法及时执行到位的问题,并无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曾韵冰说,解决企业恶意注销逃避行政处罚问题的最好方式,是源头治理而非事后监管。因此,有必要建立惠州市企业注销信息共享和联动预警机制,破解企业恶意注销难题。
建立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共享平台。曾韵冰等委员建议,在惠州市建立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共享平台,专设行政处罚信息共享模块,由执法部门将已立案调查的企业信息及后续行政处罚情况实时录入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系统推送给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办理企业注销登记时,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在行政处罚信息共享平台中进行查询,并核对企业提供的申请材料。
完善企业注销程序和注销信息预警机制。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企业存在行政处罚未结事项等,应中止企业注销办理,并及时向相关执法部门发送预警信息。执法部门应立即核实并回应该企业案件办理情况,确认共享平台信息的更新。对于行政处罚案件已经办结的,市监局可以恢复企业注销程序;对于行政处罚案件未办结的,不予适用简易注销程序;对于行政处罚案件未办结但企业已办理注销登记的,依法撤销该企业注销登记。
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推动企业注销信息共享和联动预警机制制度化。由市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局、生态环境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文件,推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行政处罚信息与公司注销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以“信息共享、协作预警、分层规制、多方联动”为架构的企业恶意注销预防制度。
南都惠州两会报道组 黄海林 田飞 杨振华 张嘉培